中国孕婴网   孕婴热点   准备怀孕   怀孕期间   母婴知识   妇科健康   儿科健康   家庭生活   早期教育   喂养饮食
孕婴资讯   行业动态   生男生女   怀孕初期   怀孕中期   怀孕后期   孕妇饮食   坐月子   新生儿   婴幼儿   学龄前   学龄期   菜谱
您的位置:首页 > 怀孕知识 > 孕妇知识

    设计宝宝智力的方法--胎教

    中国孕婴网 www.ihuaiyun.com发布时间:2007-10-21 21:10:44

       卡尔?威特说道:"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出生之前直到五六岁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

        据国外神经学专家研究,胎儿从第5周之后形成神经细胞,因此父母亲希望宝宝有什么样的智力,希望能够在有利的条件下增进遗传中大脑潜力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先设计的,其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胎教。所谓胎教,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的一切心理、生理状态对胎儿将来的身心、智力发展上产生的一切影响。一般说来,父母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而且营养充足并且有充分的智力刺激环境,所生出的婴儿身体较健康,智力较高。

        ★生理方面:要想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母亲的身体素质是优生的前提条件,所以孕妇应尽量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有病即早治疗,并使自己身体都能得到全方位的调养。

        建议:

        1、营养充足--饮食上既重质量,又适量,所有养分,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糖类、矿物质等都要充足,但在量的方面,不要过度进补,免得造成胎儿过度肥胖,影响生产过程。

        2、衣物干净卫生舒适--不要为了怕身材难看而束腰束腹,如此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展,鞋子也要以舒适为主,不要穿高跟鞋,以免跌倒造成危险。

        3、休息与睡眠要充足,不要过度劳累。

        4、适当的运动--夫妇通过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能为下一代提供较好的遗传素质,例如散步、慢跑、登山、郊游,这些轻微的活动有助于顺利生产,但切记做太强烈的运动或繁重的体力劳动。

        5、保持身体清洁,避免染上疾病。

        6、定期产前检查--不但可以帮助孕妇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也能给孕妇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心理方面: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能保持愉快稳定的心情,所生的孩子也能较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情绪也会较稳定。

        建议:

        1、接受孩子的来临--不要因为他不是在父母亲期待中降临而拒绝孩子,自己必须先从心理上接受这个现实,这才能有利于胎儿的成长。

        2、接受孩子的性别--不要苛求孩子的性别及容貌,如果重男轻女,希望孩子出生时把父母亲相貌上所有的优点都一一具备,这种期望太大,会给孕妇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她无法保持平静的心态。

收藏文章
分享文章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相关内容
胎位不正能纠正吗?
 Q:我现在怀孕9个月了。一周前彩超检查显示胎儿臀位。为了能够顺产,我每天练习跪姿以求可以纠正。不知这样做有效果吗?   A:常见的胎位不正为臀位,即宝宝头在上臀在下;少数为横位,即宝宝横卧在子宫内。 胎位
“巨大儿”带来的烦恼
  什么是“巨大儿”  我国新生儿标准体重在3000~3300克,达到或超过4000克以上的胎儿都称为“巨大儿”。  主要发生原因:营养过剩  “巨大儿”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主要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联系,如
孕早期哪种情况要做B超
B超检查,是利用向人体内部发射超声波,并接受它的回声信号,也就是在屏幕上显示图象来进行疾病检查的方法。由于这种检查方法对人体无损伤,因而,目前在妇产科已广泛应用。  在怀孕早期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做“B”超
常用名词:见红
  在分娩发动前24-48小时内,因宫颈内扣附件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经阴道排出少量血液,与宫颈管内的粘液栓相混排出,称为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象。一般见红的血量少于平时月经量,若
常用名词:难产
 产妇在分娩时,如果因产力、产道或胎儿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导致分娩不能顺利进行,往往需要医生的处理,或者通过手术助产才能使胎儿顺利娩出,这种异常的分娩称为“难产”。难产和顺产其实是可以转化的。如果顺产
常用名词:剖宫产
 剖宫产是指不经软产道自然产出婴儿而采用的手术切开腹腔、宫腔,直接娩出婴儿的生产方式。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在子宫下段作横切口,其优点是切口在膀胱、子宫反折腹膜下面,能避免创面与盆腔脏器粘连,减少术后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使用条款 | 联系我们
© 2007-2020 中国孕婴网 ihuai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