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孕婴网   孕婴热点   准备怀孕   怀孕期间   母婴知识   妇科健康   儿科健康   家庭生活   早期教育   喂养饮食
孕婴资讯   行业动态   生男生女   怀孕初期   怀孕中期   怀孕后期   孕妇饮食   坐月子   新生儿   婴幼儿   学龄前   学龄期   菜谱
您的位置:首页 > 怀孕知识 > 孕妇知识

    怀孕期间如何同时工作

    中国孕婴网 www.ihuaiyun.com发布时间:2007-10-21 20:57:49

      怀孕期间遇到什么情况我不需要停止工作?

        如果您的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安静干净,危险性比较小,同时您的身体状况良好,您可以选择边工作边怀孕,毋须早早地呆在家里等待宝宝的出生。但是如果您的工作是与长期使用电脑有关,或经常工作在工厂的操作间中,或是暗室等阴暗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建议您应在怀孕期间调动工作或选择暂时离开呆在家中。  

      专家建议如下:

        如果您的工作是长期坐在办公室中的,那么您可以在预产期的前一周或两周回到家中静静地等待宝宝的诞生。    如果您的工作是饭店服务员,销售人员,或每天工作需要至少4小时以上行走的,建议您在预产期的前两周半就离开工作回到家中待产。
        如果您的工作运动性相当大,建议您提前一个月开始休产假,以免发生意外。  

      怀孕期间在工作的时候出现身体不适如何应对?

        调查显示,60%-90%的妇女在怀孕初期在清晨都回出现晨昏,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然而相当一部分人在白天工作的时候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医生的建议是在办公室里准备好毛巾,呕吐袋,同时尽量让自己的位子离洗手间近一些以方便呕吐时尽快到达。通常妊娠反应在怀孕的三个月以后会自动消失,如果您的反应持续并未见一丝好转,建议您尽快到医院咨询您的健康医生,以免耽误某些隐藏的病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怀孕期间如何和医生一样从容应对?

        您可以通过和宝宝交谈,温柔地抚摸日渐隆起的腹部等。尽管您怀孕时候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依然是一件很自我的感觉,很个人的事情。因此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来和宝宝交流,抚摸自己的腹部,对自己是一种放松,对宝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但是在公众场合下千万别不停地抚摸自己的肚子,有伤大雅呦!  

      工作时如何照顾自己怀孕的身体?

        将脚抬起:您可以在座位前放一只箱子把脚放在上面,减少腿部浮肿。
        穿舒适柔软的平跟鞋:减少脚部压力。
        穿舒适柔软的保暖的衣服。
        适当地休息:工作一段时间后要适当地作作伸展运动,抬腿并适当按摩小腿部以放松压力。
        多喝水:准备一个能盛水的大杯子,经常保持充盈状态。
        不要憋尿:如果您想方便,千万别憋着。
        多数肥胖患者都有类似经历:运动少,吃得多吃得好。实验证明50克油脂产生500卡热能,需不停走楼梯30分钟才能消耗,消化不了就转化成脂肪。

收藏文章
分享文章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相关内容
胎位不正能纠正吗?
 Q:我现在怀孕9个月了。一周前彩超检查显示胎儿臀位。为了能够顺产,我每天练习跪姿以求可以纠正。不知这样做有效果吗?   A:常见的胎位不正为臀位,即宝宝头在上臀在下;少数为横位,即宝宝横卧在子宫内。 胎位
“巨大儿”带来的烦恼
  什么是“巨大儿”  我国新生儿标准体重在3000~3300克,达到或超过4000克以上的胎儿都称为“巨大儿”。  主要发生原因:营养过剩  “巨大儿”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主要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联系,如
孕早期哪种情况要做B超
B超检查,是利用向人体内部发射超声波,并接受它的回声信号,也就是在屏幕上显示图象来进行疾病检查的方法。由于这种检查方法对人体无损伤,因而,目前在妇产科已广泛应用。  在怀孕早期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做“B”超
常用名词:见红
  在分娩发动前24-48小时内,因宫颈内扣附件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经阴道排出少量血液,与宫颈管内的粘液栓相混排出,称为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象。一般见红的血量少于平时月经量,若
常用名词:难产
 产妇在分娩时,如果因产力、产道或胎儿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导致分娩不能顺利进行,往往需要医生的处理,或者通过手术助产才能使胎儿顺利娩出,这种异常的分娩称为“难产”。难产和顺产其实是可以转化的。如果顺产
常用名词:剖宫产
 剖宫产是指不经软产道自然产出婴儿而采用的手术切开腹腔、宫腔,直接娩出婴儿的生产方式。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在子宫下段作横切口,其优点是切口在膀胱、子宫反折腹膜下面,能避免创面与盆腔脏器粘连,减少术后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使用条款 | 联系我们
© 2007-2020 中国孕婴网 ihuai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